摄影师姓名或ID:    密 码:     取回密码  摄影作者注册
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

·中文简体        ·English

·峨眉山妖娆动人数金秋[组图]  ·每周影人:内蒙古摄影家王凯(2009.4.20-2009.4.26)  ·北京征兵体检标准调整 仪仗兵身高增加5厘米  ·“枫叶之都、辽宁生态本溪”靓丽名片笑迎中外游客  ·新增每周影人:新疆摄影家林科(2009.6.8-2009.6.14)  ·贵州遵义赤水风光  ·旅游景区如果实现世界遗产申请成功后的文化保护与利用双赢  ·专家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  ·新疆罗布泊:亚洲大陆的“魔鬼三角区”  ·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公园:额尔古纳莫尔道嘎  ·傣族泼水节  ·深秋到 多彩菊花傲霜怒放  ·CCN培训需求调查,请大家积极参与!  ·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市场陷入僵局 全线崩溃  ·中国第一奇山——黄山  
更多>>
炉西峡游记——走过炉西峡
CCN传媒图片网 www.ccnpic.com  责任编辑:艾莉  
  炉西峡,就在我们身边,千万年来,她默默无声。发现美,也是一种创造。是畲乡户外俱乐部的成员发现了炉西峡,致使今天的炉西峡成了天下驴友甚至是普通百姓向往的地方。我们可以这样说,炉西峡是苍天赐予我们的贵重礼物,是景宁人民的福分。

  炉西峡,被驴友们喻为“华东第一峡”听起来就会让人很向往,觉得很神秘,我先前并不知道她在哪里,没有想过要去关注她,也从未有过穿越她的冲动,更没料到她就在我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畲乡,而且已存在了亿万斯年。

  炉西峡,又名炉西坑,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南部,炉西坑溪是瓯江小溪江支流,全长50多公里,发源于景宁县梅岐乡绿桐溪、东坑镇茗源溪、鹤溪镇王木坑溪,三条支流于梅岐乡桂远村附近汇合后,折北经温州市文成县周山村,流经景宁县渤海镇林圩、门潭、于大顺乡炉西坑口注入瓯江支流小溪江,其中梅岐乡下庄至渤海门潭约20多公里长的河段峡谷,山峰奇秀,沟壑纵横,两岸山峦蜿蜒叠翠,原始林木奇俊秀丽,生态环境原始、自然,景色风光极其优美。

  第一次听到她“炉西峡”还是在《畲山风论坛》开办后的一个多月,也就是去年的4、5月份,确切的时间已无从记起。关注起炉西峡,纯属是个偶然,也是个必然,在每一次和摄友,驴友交往中,总都能提及到炉西峡,被强有力的灌输着炉西峡的美丽、神奇,而且在驴友们心中变的神圣和永恒,把所有的赞美之词给予了她,不经意间在驴友当中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,“不走炉西峡,算不上金牌老驴”和一个穿越不下40次炉西峡的传奇人物“大力哥”。

  本能的出于好奇,炉西峡真的有那么大的神奇和魅力,值得穿越40次?我到想会会这“畲乡神人”。于是在众多驴友N次的热情纵容之下,我开始了有意识的关注起炉西峡,去了解炉西峡,主动收集有关炉西峡的资料。

  如果不是因为美丽的炉西峡将被水淹没和上游造小水电站峡谷断流,即将成为死谷,或许我并不一定会去穿越她,为了不让这种遗憾伴我一生,在美丽行将消逝前最后去体验炉西峡的山谷、溪流,最后一次感受即将消逝的美丽,我将用我并不十分娴熟的摄影技术为炉西峡留念,这也就是我要走一趟炉西峡的原因。

  有人说过,徒步旅行也是一种生存方式,是生命中不可缺替的重要体验,我喜爱这种体验,虽然我没有高超的摄影技术,没有生花妙笔的文采,可我有一颗热忱善感的心和一双强健有力的脚,能让我的心触摸到大自然,让我一睹她的芳容,这就足够了。

  去年的初秋时节,我以摄影爱好者的身份,跟随“畲乡户外俱乐部”一行20余人两次踏上征程,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徒步穿越炉西峡。

  在清晨阳光的照射下,我们一行从郑坑乡羊角岗开始徒步沿着河谷往下走,小路不太好走,其实根本就没有路,许多地方只能容下一个人通行;有些地方很陡,前面的人爬下去了,后面的人还在你的头顶上等待;有些地方很滑,我们只好四肢着地的爬行,但是一路走来,风景优美,景色宜人,山间云雾弥漫,恰似汪洋中的万顷碧波,银浪排空,惊涛拍岸,而无数的山峰,静静地伫立在云海中,像是大海中的岛屿,给人的第一感觉,炉西峡是个极具神秘的世外仙境。

  进入长长的峡谷,约有20公里,宽宽的河床,基本上保持15-30米的宽度,甚是罕见。一路走来,几乎没有人烟,这更增添了她的神秘和自然。层叠的山峦,在峡谷的映衬下,显得挺拔、伟岸。两岸山崖耸立,云雾袅绕,谷中河水潺潺,清澈见底,让你感受到了有一种想跳下水,拥抱大自然的冲动,或许就是这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我的脚步,身负20公斤行装,外加一个摄影包和三脚架,足有50多斤,拿着我的相机,边走边拍,已近5个小时,并未觉的累,沿途有几个畲族村落,嵌在漫山绿野中格外引人注目,是那种典型的土木结构畲族民居建筑,看上去已有些年头了,不过居民不多,偶尔碰上有当地居民,有的已移民,有的早已出山脱贫去了,无人居住的房子周围已是满地杂草,破落不堪,荒废的农田成了乱石滩,很是凄凉。

  中午1点时分,在桂远临时营地休整,把所有沿途收集的垃圾作了处理后继续上路,我问过驴友,为什么要这么做,得到的回答是那么的直白和自然,就是为了炉西峡不受侵害,是驴友的义务,只言片语间我暗自为驴友们叫好。

  走出临时休整的营地,转过一处山谷,这里的景色就更加美了,奇山异景随处可见,峡谷里,满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,也奇、也怪、形态各异,这次穿越属枯水期、水底的鹅卵石已落出水面,浅色的色调并不是十分的耀眼,虽然太阳不是很毒,但是一大片一大片型如鸽蛋集在一起,着实让你看花了眼,大的更奇,各式各样的巨石,让人不得不惊叹,有两三层楼高,威然屹立在峡谷中央,很是霸道,谁敢奈何?有的锋利如刀连碰都不敢碰它,深入其境,如果没有俱乐部的向导,你可能就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走,只有老驴们如履平川,分出个东西南北来,在那些会晃动的巨石上,你想保持平衡可不是件容易的事,没有团队互助精神,指不定下个落水驴就是你,但是一旦成功登顶,立稳脚根,当你用征服者胜利的眼光仰视群山的时候,心中涌起的却是对自己的肯定,感觉自己拥有了整个炉西峡。

  虽然腿已经有些酸痛,但面对眼前目不暇接的景色,真的顾不得腿的酸痛,拿着相机只顾到处取景,其实到处都是好素材。山间非常的幽静,阳光一直透视到密林深处,杂沓的光影在树林间烁烁的闪动,或一两声清脆的鸟鸣,让四周更显得静寂。我们都没有说话,好象身处一场美丽的梦境,心中无限雀跃,又有种微醺微醉的感觉在全身流动,禁不住的想大声的喊叫。

 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,我们终于到达了宿营地,那是一片空旷漂亮的沙滩,四周的高山把峡谷中难得一快空旷之地包围其中,显得格外安宁,松软的沙滩犹如天然的席梦思,正是野营的理想之地,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。

  峡谷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。驴友们忙着搭帐蓬,备晚餐,自虐之余,自然不会忘记好好的享受一番,从行囊里掏出了瓦斯气瓶、火炉头、精钢套锅,大米,面条……,还有牛肉、萝卜、调料品,居然还能掏出几瓶酒来,有的却迫不及待地跳入溪水享受清凉,洗去浑身的臭汗,涤去一身的疲倦。不一会,就闻到了难以抗拒的米饭和牛肉萝卜汤浓郁的香味,豪华而腐败的晚餐开始了,天渐渐地暗下来,星星悄悄地爬上树梢,但人们依然亢奋,峡谷一片喧哗。酒足饭饱之后,也许很多驴友是初次夜宿峡谷,尽管夜很深,大家却毫无睡意。熊熊的篝火也燃起大家的兴致与激情,围着篝火,与来自各地的驴友一起,谈天说地,海阔天空,品茶,喝酒,唱歌,跳舞。志同道合,说来也话长了。

  在与老驴们的攀谈中,让我了解到在这方圆40里的范围内,人烟稀少,交通不便,生态环境原始自然,珍贵药材,珍稀树种,珍禽异兽,随处可见。他指着对面的峭壁告诉我,炉西峡不但集秀、奇、险为一体,同时,这一带还生长着许许多多稀有珍奇动植物。据渤海镇门潭村村民朱一清说,炉西峡,他最熟悉不过了,这里生长着娃娃鱼和甲鱼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在世界上的数量稀少,目前人工饲养比较困难。但是,这一带,由于村民迁移,人类活动干扰少了,炉西峡成了短尾猴的乐园。从前经常在这里活动的猴子不过二三十只,现在至少有五六群,生活着近200--300只短尾猴。而且敢于向人们扮“鬼脸”,胆子大多了。有几次,在早上8点半光景,在那里看见过30多只短尾猴,叽叽喳喳地往桂远方向去了。以前有80多只的,可能是有新猴王的出现,分成好几伙了。这里的野猪也很多,庄稼都种不成了。跳麂,其中有一种叫白臀精,据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山羊、山凤凰也有。18年前这里还出现过金钱豹,当时村里的牛有被咬死过多头,小溪里的石斑鱼成群结队,军鱼、乌鱼、河鳗比比皆是,还有其叫声酷似小孩的哭声的娃娃鱼,因长有四条腿,当地人都称它为四脚鱼。可是现在这儿的鱼已经不多了。

  夜深了,坐在舒服的帐篷内,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,听着潺潺流水合着虫鸣,追求着自然的享受,这不就是一境界吗?躺在柔软的充气防潮垫上,可以天马行空,可以抛开一切工作生活的烦恼,可以远离不谐竞争,追求自由自在的享受,这不就是另一境界吗?暗蓝的天空低沉而深远,星星漫不经心地在夜幕上缀着,睡意轻轻爬上来,把我裹住,我终于在熟悉而陌生的星空下,在同伴的欢笑声中沉沉睡去。

  清晨,醒来,已有几个驴友在烧早餐,想来他们肯定早就饿了,我轻轻爬出帐篷,感到丝丝凉意,帐篷的顶部布满了晶莹的露珠。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,令人心旷神怡,精神倍增。抬头远望,山间云雾缭绕,峰峦如害羞的少女,犹执纱巾半遮面。天大亮,山峰更加的清秀。谷里的空气很新鲜,澈人心肺。林里也有了山鸟的叫声,尔有一两只野鸭飞过,溪水绿绿的,清澈见底。享受着山谷中清脆的鸟鸣……也许幸福的味道就是这样简单。

  早餐过后,处理好了生活垃圾,整理着背包,清洗着套锅,继续前行,沿途的山依然峭拔,树依然繁茂,水依然清澈。带着甘甜,看着就觉得入味。溪水一路流淌,遇到深潭,放慢了速度,照出山峦的倒影,显现出千姿百态的美景。

  大约上午9点,距宿营地700米处,在浓荫蔽日的树林里忽然看到有一群欢叫的短尾猴,发现有30余只短尾猴在溪边玩耍, 大胆地注视着我们。目击这一千栽难逢场景。我竟然手拿相机站在那发呆,等我缓过神来,更换长焦,举起相机,短尾猴,凭着敏捷的身手,早就跑的无影无踪了,按下快门时拍到的只是短尾猴的红屁股。虽然拍摄了不少的炉西风光和奇山异石,却在这千栽难逢的关键时刻唯独没有拍摄到炉西峡的短尾猴,还真有些气馁。咳……只能自我安慰了,拍摄野生动物并不比拍摄人像容易,只能怪自己没有把握好机遇,只有在懊恼和自质中带着遗憾继续前行。

  皇天不负有心人,上帝只会给那些不断追求,不懈努力的人以好运和机会,下午12点钟左右,再次遇到另一群40余只短尾猴正在悬崖上攀爬,在林子里跃来跃去,有几只下到了溪边的岩石上觅食,炉西峡显然已成为短尾猴的聚集地,兴奋之余,赶紧拿起相机,连续地按下快门,哪还顾得上光影、构图和拍摄技巧,生怕又给跑了。说句实话,拍摄还是很盲目的,按快门次数不少,也很过瘾,只是有用的片子却没有,要找个好的角度是很困难,要靠近它们更是困难,由于距离太远,没能拍摄到理想的图片,还是有点遗憾。

  我们开始翻越山峦了,谷里水的咆哮声也越来越远了,我们知道我们将要离开美丽的炉西峡了。我们穿过最后一片原始丛林,目的地越来越近,终于到了炉西坑村,我们成功地穿越了炉西峡!大自然养育了我们,我们以我们的热情回报着大自然,我们是大山之子,我们热爱自然,就象热爱着我们的母亲!

  驴行的目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,而在于从中体味到一些东西。“不走炉西峡就不算金牌老驴!”经历过两次的炉西峡徒步穿越,每次都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,每次都有种感觉,说不出来,多少理由道不明白,一路穿越,一峡风景,这就是炉西峡的味道。又有不同的感觉,惬意舒心,惊险刺激,回味无穷。这就是炉西峡的魅力。(CCN传媒图片网 艾莉)
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 舒勤毅)
业务合作热线

电 话:52837246

E_mail:serv@ccnpic.com